很可惜 T 。T 您现在还不是作者身份,不能自主发稿哦~
如有投稿需求,请把文章发送到邮箱tougao@appcpx.com,一经录用会有专人和您联系
咨询如何成为春羽作者请联系:鸟哥笔记小羽毛(ngbjxym)
出品|新品略财经
作者|吴文武
香港人北上消费热潮持续,现在流行北上买一切,周末排队北上送钱,还掀起了香港人反向代购潮,不仅上演了从港货代购热到反向代购热的时代大反转,背后更有一个超级商业大趋势。
《新品略财经》关注到,8月8日,“香港人开始反向代购”话题曾一度冲上微博热搜前十,再次引发市场关注和热议。
其实,港人北上消费,港人反向代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每逢周末、节假日、黄金周,香港人流行北上消费。
这次该话题上热搜是因为新浪新闻图数室发表了一篇题为《香港人为何在周末排队北上送钱》的文章,文章以能刺痛香港人敏感神经的住房难话题为切入点展开。
香港有22万人蜗居不到10平方米的㓥房,普通家庭买一套房需要花掉14.4年的收入。
而现在港人的90平方米的千尺豪宅梦,在广东仅花个首付钱,就能轻松实现。的确,最近一两年,有媒体报道和中介发朋友圈分享,的确有不少香港人来大湾区置业买房。
报道引述中银香港的调研数据称,在大湾区各个城市中,香港同胞置业首选接壤的深圳,其次是广州、中山、珠海、澳门。
香港人北上置业买房是大宗高价商品消费,背后其实早就掀起了一阵阵香港人北上购物消费热潮。
因为汇率等原因,在香港赚钱,到大湾区花,更有购买力。自从疫情之后,香港人北上消费现象就出现了,香港人到内地购物、吃喝玩乐,应有尽有,还能享受到比香港本地更好的服务。
比如,香港人北上很喜欢到网红会员制超市山姆,一家人或约上好友,大包小包到深圳、珠海等城市的山姆店购物,上演了香港人买爆深圳山姆、香港人买爆珠海山姆等火爆消费现象。
随着香港和内地高铁网络的紧密联系,如今香港人北上消费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大湾区和广东省内了,已经到网红城市长沙、重庆等地旅游消费打卡。
香港中文大学6月19日发布的首份“港人北上消费规模、目的地及消费趋势 ”研究成果显示,中国香港居民北上消费约为300港元至500港元。在经常北上的资深港人用户中,他们在内地的消费中生活服务类消费占比超过八成,其中包括健康与美容、按摩及其他个人服务。
甚至有不少香港人到内地看牙、种牙等,因为深圳看牙的消费金额比香港便宜很多。
香港人北上消费热潮之下,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早就掀起了反向代购潮,越来越猛。
《新品略财经》一直关注港人北上消费现象,港人反向代购的现象和话题,最初被媒体频繁报道是在2023年开始,当时就出现了从深圳反向代购香港,为香港客户代购内地的食品、饮料等商品。
时代财经曾报道,有人从深圳带奶茶回香港的代购生意,一趟能赚数百元。
2024年初,据媒体报道,香港人买爆深圳,催热了反向代购暴利生意,有人月入三万元,还有反向代购团队月入20万元。
甚至更有深港反向代购升级了商业模式,有人在香港开内地爆品店,订单多到要排队。
整体看,港人反向代购的话题,现在时不时被媒体报道,反向代购一直存在,而且越来越火。
现在在香港人北上消费热潮和香港人反向代购等话题热议的背景下,很多人,特别是生活在深圳和大湾区的不少朋友们,肯定会回想到大约十年前的香港代购热潮。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浪潮下,港资率先进入内地,很多香港企业、香港人到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等城市投资建厂、开公司,不仅带来了外资,同时也带来了香港的文化和香港商品,也就是港货。
在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纺织品、服装、电子表、收音机等轻工业产品通过多种渠道进入内地市场。
香港凭借着国际贸易枢纽的优势,除了收音机外,一些电视等小家电产品也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内地市场。
比如,那时候的很多人喜欢穿牛仔裤,就是受到了香港当时消费文化和服装风格的影响。
第二波港货代购潮兴起于2005年前后,那时候的内地商超和商业消费还很落后,完全无法与香港相比,随着内地经济腾飞,消费力提升,渐渐的开始出现了一波代购潮。
让很多80、90后到深圳的打工人和深圳居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波港货代购潮。当时掀起内地人到香港旅游消费购物的热潮。
无论是铜锣湾的奢侈品,还是旺角的药店,以及尖沙咀的奶粉货架,新款苹果手机都是内地游客到香港的热买品,那时候可以说是:内地人买爆香港。
港货消费热潮大背景下,另一面也推高了港货内地消费热,催生了港货代购热潮。
那时候的港货代表着国际化、高品质、没有假货,特别是那时候香港奶粉很受内地宝妈宝爸的青睐。
《新品略财经》当时记得在深圳罗湖口岸很多港人和内地人组成的代购大军,大包小包随处可见,甚至在地铁一号线里还见过香港人代购在分装商品。
港货代购还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吸引了一大批香港代购从业者,也为一大批代购从业者获得了经济收入,直至现在港货代购热仍让《新品略财经》记忆犹新,甚至还有不少内地商户开了专门的港货店,生意都很好。
那一波港货代购热潮在2014年前后达到巅峰时期,直至疫情之前,港货代购潮还持续存在。
随着近些年内地商业生态的丰富,购物中心林立、国内外商品随处可见,电商、直播带货、跨境购、电商平台的海外仓,再加上一系列政策等原因,内地消费者很容易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到想要的国内外各种商品,港货渐渐失去魅力,也失去了吸引力。
香港旅游消费热潮背景下,上演了内地人买爆香港的场景,而最近几年,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北上消费购物,买爆深圳,买爆山姆等消费现象,还不断持续上演反向代购热潮,真实上演了从港货代购热到反向代购热时代大反转。
最近几年,香港和大湾区及全国各地越来越融合,而且是各个方面的深度大融合。
最近几年,内地各大新消费品牌、网红品牌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在内地市场竞争激烈及进入存量竞争阶段背景下,纷纷选择出海,出海的必选之地就是香港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过去两年约有50个内地品牌到香港开分店。最开始是以茶饮店及餐饮店为主,过去一年多来,变得百花齐放,越来越多的内地品牌到香港开店。
奈雪的茶、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瑞幸等新茶饮咖啡品牌纷纷到香港开店,让香港消费者能就近购买到内地的网红茶饮咖啡。
有内地折扣店品牌也到香港开店,让不少香港消费者绷不住了。比如,折扣商店好特卖在香港开店,可乐卖2元,这一售价直接拉回到1980年代。
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在香港售卖,比亚迪、小鹏、蔚来也成了香港的热卖新能源汽车品牌,路上的能见度越来越高了。
更值得关注的是,电商巨头们都把目光重点聚焦到香港市场,京东、阿里等电商巨头近些年都在纷纷发力香港市场,不仅发展电商业务,还开了实体店,活跃香港本地电商及线下零售业市场。
今年7月,有媒体报道称,京东拟收购香港老牌超市佳宝超市,尽管京东还未正式官宣,但还是引起了香港市场,特别是吸引了香港本地商超业的关注。
这意味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内地商业品牌,不仅是简单的在香港卖产品提供服务,更有可能会通过收购、并购香港本地企业品牌等方式,进一步探索香港市场业务本地化。
内地商业品牌加速进入香港市场,一方面会加剧香港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也丰富了香港商业零售业生态。
当然,在另一方面,香港的商业和品牌也同样在发力内地市场,从未止步。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香港新世界发展和招商蛇口联合打造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商业地标K11,主打艺术商业风格,涵盖购物艺术中心、艺术展览空间、智慧办公楼以及海滨长廊等多种业态。
尽管深圳K11里很多品牌都是内地品牌,但K11艺术购物中心的概念和浓浓的港式装修风格,再加上海滨长廊的美景,还是吸引了不少人去打卡和消费,成了深圳热门网红打卡地。
香港贸发局也在助力香港企业广拓内销市场。比如今年3月,香港和海南签订了《琼港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经贸合作机制,特别是支持港商参加海南消博会,鼓励港商参展亮相及拓展商机。
毫无疑问,香港人北上购物消费热潮未来还会持续,香港人反向代购潮也会持续,内地企业也会加速进入香港市场发展,两种大趋势相互深度融合。
参考资料:
图数室:香港人为何在周末北上排队送钱
时代财经:香港代购订单跳水,从深圳带奶茶回港的跑腿生意火了,一趟能赚数百元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鸟哥笔记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鸟哥笔记版权及免责申明》 如对文章、图片、字体等版权有疑问,请点击 反馈举报
Powered by QINGMOB PTE. LTD. © 2010-2025 上海青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2021034055号-6
我们致力于提供一个高质量内容的交流平台。为落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的要求,为完善跟帖评论自律管理,为了保护用户创造的内容、维护开放、真实、专业的平台氛围,我们团队将依据本公约中的条款对注册用户和发布在本平台的内容进行管理。平台鼓励用户创作、发布优质内容,同时也将采取必要措施管理违法、侵权或有其他不良影响的网络信息。
一、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以下违法、不良信息或存在危害的行为进行处理。
1. 违反法律法规的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3)侮辱、滥用英烈形象,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4)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
5)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6)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
7)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8)宣扬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9)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10)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名誉、隐私和其他合法权益;
11)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未成年人形象进行网络欺凌的;
12)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13)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2. 不友善:不尊重用户及其所贡献内容的信息或行为。主要表现为:
1)轻蔑:贬低、轻视他人及其劳动成果;
2)诽谤: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
3)嘲讽:以比喻、夸张、侮辱性的手法对他人或其行为进行揭露或描述,以此来激怒他人;
4)挑衅:以不友好的方式激怒他人,意图使对方对自己的言论作出回应,蓄意制造事端;
5)羞辱:贬低他人的能力、行为、生理或身份特征,让对方难堪;
6)谩骂:以不文明的语言对他人进行负面评价;
7)歧视:煽动人群歧视、地域歧视等,针对他人的民族、种族、宗教、性取向、性别、年龄、地域、生理特征等身份或者归类的攻击;
8)威胁:许诺以不良的后果来迫使他人服从自己的意志;
3. 发布垃圾广告信息:以推广曝光为目的,发布影响用户体验、扰乱本网站秩序的内容,或进行相关行为。主要表现为:
1)多次发布包含售卖产品、提供服务、宣传推广内容的垃圾广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
2)单个帐号多次发布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3)多个广告帐号互相配合发布、传播包含垃圾广告的内容;
4)多次发布包含欺骗性外链的内容,如未注明的淘宝客链接、跳转网站等,诱骗用户点击链接
5)发布大量包含推广链接、产品、品牌等内容获取搜索引擎中的不正当曝光;
6)购买或出售帐号之间虚假地互动,发布干扰网站秩序的推广内容及相关交易。
7)发布包含欺骗性的恶意营销内容,如通过伪造经历、冒充他人等方式进行恶意营销;
8)使用特殊符号、图片等方式规避垃圾广告内容审核的广告内容。
4. 色情低俗信息,主要表现为:
1)包含自己或他人性经验的细节描述或露骨的感受描述;
2)涉及色情段子、两性笑话的低俗内容;
3)配图、头图中包含庸俗或挑逗性图片的内容;
4)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
5)展现血腥、惊悚、残忍等致人身心不适;
6)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
7)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
5. 不实信息,主要表现为:
1)可能存在事实性错误或者造谣等内容;
2)存在事实夸大、伪造虚假经历等误导他人的内容;
3)伪造身份、冒充他人,通过头像、用户名等个人信息暗示自己具有特定身份,或与特定机构或个人存在关联。
6. 传播封建迷信,主要表现为:
1)找人算命、测字、占卜、解梦、化解厄运、使用迷信方式治病;
2)求推荐算命看相大师;
3)针对具体风水等问题进行求助或咨询;
4)问自己或他人的八字、六爻、星盘、手相、面相、五行缺失,包括通过占卜方法问婚姻、前程、运势,东西宠物丢了能不能找回、取名改名等;
7. 文章标题党,主要表现为:
1)以各种夸张、猎奇、不合常理的表现手法等行为来诱导用户;
2)内容与标题之间存在严重不实或者原意扭曲;
3)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的。
8.「饭圈」乱象行为,主要表现为:
1)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
2)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人肉搜索、侵犯隐私
3)鼓动「饭圈」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等行为
4)以号召粉丝、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形式刷量控评等行为
5)通过「蹭热点」、制造话题等形式干扰舆论,影响传播秩序
9. 其他危害行为或内容,主要表现为:
1)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2)不当评述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灾难的;
3)美化、粉饰侵略战争行为的;
4)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可能对网络生态造成不良影响的其他内容。
二、违规处罚
本网站通过主动发现和接受用户举报两种方式收集违规行为信息。所有有意的降低内容质量、伤害平台氛围及欺凌未成年人或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
当一个用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依据相关用户违规情节严重程度,对帐号进行禁言 1 天、7 天、15 天直至永久禁言或封停账号的处罚。当涉及欺凌未成年人、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通过作弊手段注册、使用帐号,或者滥用多个帐号发布违规内容时,本网站将加重处罚。
三、申诉
随着平台管理经验的不断丰富,本网站出于维护本网站氛围和秩序的目的,将不断完善本公约。
如果本网站用户对本网站基于本公约规定做出的处理有异议,可以通过「建议反馈」功能向本网站进行反馈。
(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归属本网站所有)